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茅台的下酒菜

茅台的下酒菜

关键词:茅台,下酒菜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茅台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zr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88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茅台的下酒菜
月间一壶酒,茅台多醉客。
    老家距茅台酒厂仅15公里。上世纪80年代,小村庄酿的“小酌酒”(固态蒸馏的小曲白酒)甚至销往茅台、遵义等地,人们誉之为“小滥大曲”。
    乡亲们酿酒,却多喝“寡酒”:二锅头的酒,要舀二两在小碗里,两碗相互倾倒,看溅起的酒花有多少?密不密?及以酒花大小,以此来判断酒精度。然后将酒送到唇边,缓缓呷上一口。轻咂嘴巴,将酒咽下,发出“咂”的一声。
    那时我家也酿酒,但父亲不善饮。家里请人帮忙干活时,得提前准备一壶好酒,届时送到田间地头。工间休息,地邻乡党们或就着壶口,或倒入水杯,仰头“扯”一嘴。解乏而已,是不必有下酒菜的。
    逢年过节,父亲最奢侈的事,不过是客人来时能让母亲端出一盘凉拌猪耳朵。然后,父亲陪着客人,夹一箸猪耳朵,咂一口酒,兴尽方散。
    当年茅台镇上每逢农历的三、六、九“赶场”(即赶集)。乡亲们用塑料桶装上百把斤酒,步行背到镇上,摆在狭窄拥挤的街道两侧,等待顾客上门。
    “有事没得?走,我们克(去)喝单碗儿!”
    “要得,走嘛!”
    上面这两句对话,走出赤水河,可能没几个人能听懂。其实,“喝单碗儿”就是喝酒。所谓“单碗儿”,是指盛酒的碗。一个碗盛二三两白酒。很早以前说一个“单碗儿”,就是指二两酒,后来便泛指喝酒。
    当年,镇上的茶馆酒肆生意十分红火。每逢赶场天,赶场的男人们办完事或帮自己的女人将背来的东西往市场上一放,让女人守着,便来到街边的酒摊或柜台,摸两毛钱,要个“单碗儿”。头一扬,脖子一伸,“咕咚”一声全部下肚。
    这种不要下酒菜的喝法就叫“寡单碗儿”。喝“寡单碗儿”有点象孔乙己那种喝法,但绝对没有孔乙己的迂酸,有的只是男人的豪爽和干脆。喝了“寡单碗儿”,男人就将提来的输液瓶子灌满酒,用苞谷芯塞住瓶口,转身大步离开。
    另一种喝法,则多缘于庆贺丰收或招待亲朋等等。大家相邀来到镇上,找个卖酒的杂货店坐下,丢块把钱在柜上,店主或用塑料茶杯,或用盛饭小碗打来二两酒。同行三两人,端起酒碗就喝,喝一口就传到下一个,如是者三。下酒菜不外干胡豆、油炸花生米之类。
    若再高档些,则要找个像样点的馆子,多半还要专门弄三两个下酒菜,猪耳朵、炒猪肝是首选。做东之人“提杯”先敬三巡,然后互敬。酒至半酣,开始“划拳”。在“一定该你喝”、“两弟兄”、“三桃园”、“四季财”、“五魁手”……的吆喝中,把所有的喜、怒、哀、乐和爱、恨、情、仇,连同火辣辣的“单碗儿”,一咕脑儿地倒入肚中,直到酒足饭饱,面红耳赤,直到日落西山。
    老家的“小酌酒”被镇上的小餐馆、杂货店收购后,多是从这一途径消费出去的。
    最令乡亲们神往的,要算乡邻红白喜事时的“酒场合”了。主人家为了办酒席或杀了猪、或宰了羊。几个好酒之徒不约而同地坐到了一起。互致问候,你来我往。热情好客的主人见状,安排管事的总管,让厨师“炒个猪肝端上去咯……”
    遇上“酒痴”,一上桌子便高声叫嚷“我先走一圈”。他把在座的每个人都敬了一杯,壶中的酒,便所剩无几了。更有甚者,每遇这种难得的“酒场合”必故意稍微来迟,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。上了桌子,这种“酒鬼”通常先请求“自罚三杯”,再“走一圈”表示来迟了的歉意。于是,“酒场合”才一开始,起码就有一斤酒已经入了那人的肚中,同桌的人恨的牙痒痒,却没奈何。
    平时“寡二两”喝惯了,遇上酒席能这般满酒快肉,自然过瘾。如今镇上、市里到处都在酿酒,家家喂头大肥猪,人们既不缺酒,更不缺肉。于是,往昔的 “酒场合”,便难得一见了。
    茅台人善酿,但酒量普遍不大。对酒的档次,普通百姓根据酿造工艺的不同,区分得异常清楚:高粱整颗投料生产的为“捆籽酒”,高粱破碎后投料生产的为“碎沙酒”,此外还有“翻沙酒”、“窜酒”等不同。对佐酒之物,茅台人更是颇为讲究。
    李兴发,茅台人称“勾兑大师”,他因确立了茅台酒三种典型体和酱香型的命名而闻名。李兴发成天泡在酒库里。一只大手上,吊着十数个小酒杯,装了不同年份、不同轮次的茅台酒,勾兑、品尝,再勾兑、再品尝……如是反复。通常一天他要尝取五六十坛酒,最多一天要品尝上百坛。
    为了保持勾兑酒时的灵敏味觉,作为贵州人,李兴发生活中却不吃辣椒、醋等刺激性食物,仅就蔬菜蘸点酱油。然而,李大师有个奇怪的嗜好:以芝麻糖、花生糖作下酒菜。
    李兴发对此情有独钟,多年保持了这一习惯。每当枯燥、繁复的勾兑品酒工作之余,他会摸出一把芝麻糖、花生糖之类的杂糖,或者饼干也行。嚼一颗芝麻糖,小酌两口茅台酒。据他说,以这些杂糖下酒,真茅台酒的话会越吃越香,而假茅台酒则会越吃越苦。
    茅台酒是艺术品,应当慢慢品尝鉴赏。李大师以杂糖作下酒菜,与乡亲们的“水准”差不多,实在有些下里巴人。
    那究竟什么菜配得上国酒呢?以前菜是用来下酒的,可如今,酒是用来下菜的。下酒菜,倒成了问题。
    下酒菜中也有经典,比如四川人的福寿螺,安徽人的豆腐干,山东人的花生,广东人的鹅掌。在贵州,黔菜以麻、辣、酸著称,宫保鸡丁、盐酸鳝片……以其下酒,显然都会冲淡对美酒的味觉享受。
    一方水土、一种口味。若饮茅台,首推竹笋。赤水河是美酒河,沿岸生态良好,中下游盛产竹笋。当地百姓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将竹笋做出了若干名堂,炒、烧、煨、炖……不一而足。中医理论认为,竹笋味甘、性微寒,归胃、肺经。春笋、冬笋乃上品。其中,以鲜竹笋拌黄瓜下酒尤其安逸。
    菜借酒添香,酒借菜传神。竹笋价廉,似乎上不得厅堂。眼下“酒场合”上的大餐,多将其做得精美绝伦,恰恰没了竹笋的本来面目。每当得饮茅台,满桌却皆为山珍海味,令人遗憾!
    茅台香酿酽如油,三五呼朋买小舟。所幸有一道名曰“手剥笋”的美味,在一些相当隆重地“酒场合”也可以见到了。鲜笋蒸熟,微热上桌,剥壳食之。以其下酒,不辱茅台。
    此外,茅台人用小杯,每杯不过20毫升左右,细斟慢饮。饮茅台酒时,也不喝其他碳酸饮料,而以白开水清洁口腔,让味蕾能够充分享受茅台的醇香。
    中国酿酒大师季克良先生曾言,茅台酒季节性生产、高粱整颗投料,带有农业社会的典型特征。那么,“原生态”的清炒竹笋、手剥笋、凉拌黄瓜下茅台酒,也不掉价。
    既然如此,李兴发大师杂糖下酒也好,我等凉拌竹笋黄瓜下酒也罢,除了个人喜好,也许还暗合了国酒的神髓,也未可知。
  作者:周山荣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851-22307177 22232377 (广告洽谈) 传真:2000人QQ群:131253197 邮箱:gzrhzxw#126.com
地址:贵州仁怀时代广场正对面3F/5F 邮编:5645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